全站搜索
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联系我们
地 址:中国 浙江 余姚市 中国塑料城F4-115
电 话:86 0574 62532169
联系人:张先生
手 机:13780023546
尊龙新版app
尊龙新版app
1975年蒋介石逝世毛主席听闻这一讯息后所做响应令人受惊
作者:admin 发布于:2023-04-16 08:38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  1975年4月5日,从广播中听到蒋介石逝世的消息后,欣喜若狂的国人奔走呼告,如同过节一般。喜上眉梢的警卫员也在第一时间将这一消息告知了,让主席乐呵乐呵。但让警卫员没有想到的事情是,主席只是淡淡地回了三个字。主席回了哪三个字呢?为什么蒋介石的去世,毛主席并没有感到高兴?他们之间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?

  蒋介石曾感叹:“既生瑜何生亮”,这个“亮”指的就是,他们两人斗争了一生,是敌人,但同时也是“朋友”,他们之间有着奇特又微妙的传奇色彩。

  和蒋介石第一次见面是在1924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,1926年又共同参加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,两个人都曾在这个讲台上进行发言。但同台发言的二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,在各自的舞台上大放光彩。

  蒋介石在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校长,1925年,国民政府成立后,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长,1926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,同年三月,蒋介石策划了中山舰事件,目的是为了打击,从手中争夺领导权,正是此次政变,全体员都被迫退出了第一军,蒋介石掌握了第一军军权,事后,与之发生争吵,斥责蒋介石。5月,选择离开中央宣传部,1920年中央常委会上,是二人在抗战结束前最后一次会面。直到重庆谈判时,两人才再次同桌饮酒,只是,19年的阔别,两人早已不同往日,都代表着不同的政党。

  蒋介石是的领导者,对待只有一个态度,“剿”,井冈山“会剿”,中央苏区“围剿”,陕北“西部剿匪”。面对日本的侵略,蒋介石都是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政策。毛主席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办者,是早期之一,一直信奉拥护中国。两人在不见面的多年里也一直斗智斗勇。

  而在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,曾给蒋介石写信,要求停止内战,共同抗日。但是没有得到蒋介石的重视,依然加紧“剿匪”的步伐。

  1936年12月,张学良等人发动西安事变,蒋介石被扣押。得知这一消息沉默了,斗争了10年之久,最大的政敌竟突然变成了阶下囚,尤其是在抗日这么关键的时期,内心也是非常高兴的,但他并不希望将蒋介石置于死地,还劝诫身边人“蒋介石还杀不得”,主张和平解决,之后,经过多方努力,蒋介石终于同意了“暂停剿共”,共同抗日的建议。西安事变和平解决,于1937年,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,也是蒋介石和的合作。

  蒋介石遵守约定,不再发动内战,并在正面战场上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。对此,还特意写了赞扬蒋介石的信,并让周恩来带给蒋介石。

  而蒋介石对于的一些思想、言论也是极为赞同的,并且还会进行学习。例如在《论持久战》中阐明“兵民是胜利之本”,蒋介石就让白崇禧把《论持久战》的精神进行归纳,“积小胜为大胜,以空间换时间”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。在蒋介石败退大陆后,还搜集了很多著作的书籍,他在整顿时发表的言论也都和的思想相符合。

  抗战结束后,蒋介石三次电邀到重庆进行和谈,不顾个人安危,在全国人民都期待和平的时刻,毅然赶赴这场隐藏着巨大阴谋的会议。

  这是两人在20年后的一次相见,蒋介石为举办了宴会,会上两人相谈甚欢,除却政见上的不同,两人此时就像是多年不见的好友。但和谈结束不久,蒋介石就发动了内战,早看出蒋介石的阴谋,已经提前做好了内战应对。

  1949年10月1日,新中国建立,蒋介石步步退败,于同年12月退守台湾。蒋介石和至此再未见面,但是双方的斗争并没有停止。

  蒋介石到达台湾后,一直企图“”,但对于美国的“”、“两个中国”的提议,蒋介石不为所动,说“这是极大的错误”,坚持一个中国。

  在1950年,朝鲜战争爆发,美国第七舰队公然开入台湾海峡,同年6月,杜鲁门还公开发表“台湾地位未定”的言论,蒋介石明白美国一直想让台湾与中国分割,而以他自己的兵力确实无法守住台湾,自然希望美国的舰队能长期停留在台湾海峡,“台湾地位未定”就是个阴谋,想让蒋介石做出选择。经过思考,他还是否定了“台湾地位未定”论,即使美国要撤离舰队,也绝对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。并且让“外公”叶公超公开发表声明表示:台湾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,是各国所公认的,可以接受美国的防务计划,但是不能影响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立场。当看到这一则声明后,说道:蒋介石还是有原则的,不想分裂中国。

  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入,蒋介石掌握的大陆沿海岛屿只剩下金门和马祖。1954年12月,蒋介石和美国签订《共同防御条约》,台海形势紧张,也在考虑台湾和美国的合约是否牢靠。

  1958年8月,在的指示下,炮击金门,有3名副司令当场死亡,但是蒋介石对这个消息十分高兴。因为美国一直想让蒋介石从金门、马祖退兵,这样就可以实现“划峡而治”分裂台湾,形成“两个中国”,的炮击,让他有理由让美国帮助他一起。

  但美国只想让蒋介石退兵,不愿给予帮助,蒋介石知道以目前的形势,金门很快就会被攻陷,但也很清楚一旦退兵,台湾就没有了屏障,因此坚决不退。

  毛主席也没有想要立刻登陆金门、马祖,还说:“我们不是要登那什么金门、马祖,就是吓一吓它。”所以在前线战士等待登陆命令时,写了《告台湾同胞书》,表示“和为上计”,可以暂停七日炮击,允许在没有美国护舰的情况下可以向金门输送物资。在7天期满后,再次暂停两周的炮击,这次,美国军舰在停止炮击期内进入了金门海域,立刻发动攻击。不久,美国杜勒斯访台,坚持让蒋介石撤军,蒋介石非常恼怒:“我活着就绝不会撤军。”

  了解后,撰写了《再告台湾同胞书》,公告中表示炮击会在单日进行,双日休息,而且不打阵地和居民点。但这些都是在没有美国军舰出现的条件下进行。这篇文告出来后,金门方面也照办,双方的打炮成了一种象征,逢年过节还会停止三天的炮击。这也是和蒋介石之间的默契。

  到50年代末,在美国的暗中支持下,台湾一些人以民主选举的名义,想要竞选“总统”,其实就是为了撤换蒋介石,实现“”的妄想。

  在这一时期接待外宾时,特意说起台湾:“我看台湾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。”这些话也在国际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,蒋介石能在所谓的“总统选举”中再次获选“总统”,和的支持也有一定的关系。

  蒋介石多年离开大陆,一直想念家乡,对于的提议,他十分心动,但是,谁作为国共双方沟通的中间人?双方都积极地寻找这样的一个人,最终确定由曹聚仁来担当这项使命。曹聚仁在之前与和的上层都有联系,他本人也能够对双方表现出不偏不倚的态度。蒋介石让蒋经国两次找到曹聚仁,希望他能够担任国共交谈的中间人,曹聚仁接受了这项委托。

  1956年7月,曹聚仁到达了北京,向周恩来说明了蒋介石的意愿,周恩来听后,表示可以将“第三次国共合作”的方针提上日程,此次合作的目的就是实现祖国的统一。10月,在接见了曹聚仁,并表示:蒋介石在中国现代史中起的积极作用是应该肯定的。

  双方的合作事宜也开始如期展开,但是中国大陆在不久后发生动荡。蒋介石不想在这个时期回归大陆,双方的联系中断,但是,对于台湾是中国大陆的领土这一点从未改变。蒋介石曾在六十年代中期和日本首相佐藤谈话,其中就表明了他对一个中国的态度,他说:“美国一直幻想两个中国,但这是我绝对反对,也不是能够接受的,只是妄想。”

  对蒋介石能够承受住美国的压力,一直保持一个中国的原则,非常赞同,并且在1972年和美国尼克松会见时,还表示:蒋介石是我的“老朋友”。对待,也十分赞赏蒋介石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态度。

  1973年,希望可以继续完成“国共第三次合作”的事宜,但遗憾的是在六十年代负责沟通的曹聚仁先生已经于1972年在澳门病逝。蒋介石多疑,必须重新找到一个国共双方都满意且态度中立的沟通人。

  已经92岁高龄的章士钊知道消息后,自请前去和台湾方面进行沟通,但毛主席担心他的身体,可的确没有比章士钊更合适的人选,最终毛主席同意了章士钊老先生的申请,但为了章士钊的身体健康,在他前往香港时,配备了医生、警卫、保姆等人随侍。他在香港多日奔波,终于恢复了与台湾的联系,但也因为过于劳累,章士钊先生在7月1日于香港逝世。联系再次中断。

  1974年,南越政府竟派遣军舰入侵我国领土,侵占了甘泉、金银两岛,将岛上我国的五星红旗公然摘下。蒋介石以台湾名义发声明,表示这两个群岛都是中国的领土,不容侵犯。也采取行动,派遣军队打击南越,需要从台湾海峡经过,可台湾海峡是军驻守的地方,没有犹豫,直接表示就从台湾海峡过。军看到后,请示蒋介石,是不是要出动军舰拦截共军,对此,蒋介石沉吟片刻,只表示西沙战事更重要,当晚,军队顺利通过台湾海峡。两人未曾谋面,却做出了同样的决定,可见,在蒋介石心中,中国领土完整最重要。

  到1975年春节后,已经暮年的蒋介石十分想念故乡。他秘密找到了从美国回台担任“资政”的元老陈立夫,让其通过香港的秘密通道,向表示,可以请到台湾进行访问。这一消息传出后,陈立夫没有立刻得到回信,他和谈心切,在香港上公开发表了一篇《假如我是》的文章,欢迎或周恩来到台访问,能再商议和谈,完成统一。

  收到蒋介石的消息十分开心,他对说道:“你可以代表我前往台湾进行访问,两岸要尽快实现‘三通’。”双方都以为这次能够顺利完成祖国统一。不幸的是,1975年4月5日,广播中传来总裁蒋介石因心脏病在台湾猝然离世的消息。当人们因此欢欣雀跃时,毛主席却是一脸凝重,沉思良久才说道:“知道了。”当天,毛主席粒米未进,以他的方式为亦敌亦友的蒋介石表示哀悼。

  两人都曾联手抗敌,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,也一直坚守一个中国原则,虽最终没有实现再次握手,没有看到两岸统一,但是,台湾一直都是中国的领土,海峡两岸也一直期盼祖国的统一。

脚注栏目